显示标签为“吃的艺术~Food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显示标签为“吃的艺术~Food”的博文。显示所有博文

2009年5月31日星期日

自创杂锦炒饭

周末的午餐,想吃什么?出外吃,又懒。开始检查家里还有什么可以吃的,于是就凑合凑合的把一些食材,弄成我个人自创的杂锦炒饭。炒饭的最高境界,是粒粒分明;自问我还没到那层次。
材料:
白饭 (可以是隔夜饭,但须解冻)
红辣椒切丝 (点缀色彩,可加也可不加,个人喜好)
红萝卜切丝 高丽菜切丝 (清爽度,口感)
香肠切片 (可加也可不加)
虾仁
肉切片

蒜蓉

调味料:
油少许
盐少许
酱油适量
蚝油适量

步骤:
1. 爆香蒜蓉, 加入虾仁,肉,香肠炒香
2.加入白饭,爆炒后加入调味料
3.加入蛋, 热炒后,再加入剩下的材料
4.撒些胡椒粉,就可上桌。

本人是觉得还不错吃。大家可以尝试尝试,有意见可以分享。

2008年10月21日星期二

小时候的味道



我常常认为自己是好吃之徒。往往会因为想念某种味道或美食,会大老远的跑去吃。上个星期,因为要回去Nibong Tebal 办点事,所以就想到我小时候最爱吃的面食。


它有个奇怪的名字 - 福建干。福建面相信大家都知道,是属于汤面食。福建干名副其实是没有汤的,但是却不叫干捞福建。


福建干,不像福建面,它会有点辣,但却不可以太辣,因为辣椒会盖过面食本身的味道。而且面条本身是属于扁条状。配料很简单,就是鸡肉,叉烧,豆芽,菠菜,最后撒些葱花。是酱料把福建干的味道提升了。但是,如果你要我说出那酱料的味道,真是难倒了我。


在槟城,我找遍街头小巷,始终找不到。每次我想要吃,我都会趁回去Nibong Tebal时享用。

2008年7月10日星期四

吃在高棉 - Part 1

在暹粒,不需要太担心吃的方面。当地的口味和我们在马来西亚大致上没什么出入。当地人很喜欢在菜肴添加herbs来提味。如果你对于香料的敏感,还是会有其他的选择.

是不是当我们远离了平日的生活作息,心情特别开朗?在旅游当中,心情好的当时,体力消耗也特别快。所以肚子常常咕咕作响。

Bopha Angkor Restaurant 靠近我们所住的guest house。这是间高棉餐馆。如果时间允许,一间环境好,服务好的餐厅慢慢品尝美食,不也是人间一大享受吗?









我们只点了两样菜肴;Amok Chicken 还有柠檬酸辣鱼,白饭仍然是当地的主食。















但是,我们却爱上了当地的辣椒(是不是与众不同?)。这间餐厅的特别是,有三种酱料搭配白饭,花生酱料(很香的花生口味,但却不油腻)、辣椒酱料,和一种应该纯粹是油的酱料(也不太懂)。全部只需USD15.











2008年5月26日星期一

难忘的臭豆腐

吃是种艺术。
但是每个人的口味都不相同。有些人喜欢重口味,也有些人喜欢清淡。我喜欢重口味,所以身材也相对于“比较重”。
我喜欢吃,特别是在旅行的过程中,尝尝当地的美食。也许,不是全部能接受,但起码这种味道曾经品尝过。
回想起,在我第一次出国时,来到了北京。那时候,懵懵懂懂,像是被关在笼子的小鸟,获得了自由。好开心啊!
在北京的一个晚上,和朋友到酒店的附近逛逛。经过路边的小摊,在卖“臭豆腐”。于是就想试试看,到底所谓的臭豆腐,是何等的臭?
虽然事隔两年多,但记忆犹新;彷如昨日。以前常听朋友说,或是电视节目上,都说“香港的臭豆腐”很好吃;虽然不是很好闻,但吃起来,会停不了口,甚至还有想念它的味道。
这种形容,和我在北京吃的是完全相反。经过档口,完全没有所谓难闻的味道。但是,把它放入口里时;哦!老天啊!那完全是在吃着“米田共”。当然这纯粹是个人感觉。
直至今日,我还是无法忘记当初的味道,也很佩服当初自己的勇气。